Monday, 17 November 2008

海生館--一頁情金獎徵文

海生館辦了一系列的徵文活動,所以PO了這三篇文章。重新把澎湖的生活和照片挖出來寫些東西。寫完後覺得有點太多文藝腔了,不過也算是幫幾張照片重新找到註解,還有把我對澎湖的認識寫成一些文字,做個紀錄。

25日更新:
結果花比較多時間的那篇,就中獎了。雖然在第三名與佳作間,被評審刷成佳作,獎品價值少了幾千元,不過算是我第一次投稿中獎,還是很高興。

高高的七美之旅

在菊島工作的期間,友人陸陸續續來訪。除了來探訪我工作外,我都帶到七美去玩,零零總總半年也去了七美五次。七美雖然不是全臺灣最偏遠的鄉鎮,卻是個有故事的島。我和澎湖的朋友聊過離島的感覺,我覺得他說的很好,離島之美,在望安的靜;七美的高(雖然我還想加上嶼坪的荒涼與將軍的孤寂,不過對非觀光客而言,這兩種美較難體會到)。

望安鄉的島較多,人口較為分散,每個島都靜靜的,只有漁忙時間會稍微有種港口的喧囂,其他時間和地方都是靜靜的。而七美,則有絡繹不絕的遊客,來這邊看故事,聽傳說。人們從港口上岸後,搭著遊覽車在高高的海岸上奔馳,享受那種高遠的感覺。我們沒有跟著旅行團,自己在港口租了機車後,沿著環島公路往觀光景點前進。七美人塚的故事就不再贅述,下一個點是位在山崖邊的七美燈塔。它在山崖的邊上,旁邊又有仙人掌阻絕著,所以我們沒辦法走到岸邊眺望海洋,但還是可以從旁邊的視野看得出燈塔真的在很高的地方,我們換個角度看它吧。相較之下,這裡的天空也是很高很高。

其他熱門的景點,也都是從高高的山崖上往下看。三個多小時,搭載者我們這些觀光客的遊船就要走了。船離港後,再回頭看一下這個高高的島。小臺灣的景色就在那個白色涼亭之下,一根根的玄武岩證明這裡和馬公是通根一氣的。再往北的島邊,遊覽車排排隊沿著環島公路奔馳,又載了多少人去聽雙心石滬的傳說呢?稍早我們享受了那種高遠的感受,現在換個角度看別人也有另一種趣味。我在船上和他們揮揮手,也和七美說再見。


綠蠵龜的白沙灘

你在找尋綠蠵龜嗎?蛋殼應該都被淘洗成小碎片了吧。你對這個海灘驚豔的程度,可能就跟綠蠵龜媽媽的感動一樣吧。


我跟你說綠蠵龜可以全球游透透,你還一副「怎麼可能!」的樣子。走,我們去望安島另一頭的綠蠵龜觀光暨保育中心看看。正午沒辦法在海灘上看到綠蠵龜,我們去展示區看解說!

澎湖望安鄉的沙灘,是適合綠蠵龜產卵的棲地,澎湖良好的地點,更是海龜們在西太平洋迴游時最佳的中繼站。不論是從琉球、香港,還是越南,望安都是綠蠵龜的好去處。在保育中心裡,工作人員做過很多次綠蠵龜的產卵觀察與研究,還在不同的綠蠵龜身上裝過發報器,這才讓我們可以了解海龜洄游的路線與習性。

好了,我們看完展示了,在去沙灘上走走吧!晚上就把沙灘留給海龜。

在港口看海的日子

菊島剛颳起東北風,正是我移居小島,開始我看海工作的時節。我的工作很簡單,和討海的人熟識,記錄他們進出的時間,看他們或空或滿的魚艙。偶爾會有主管來監督視察一下我的工作狀況,整體上來說,是個愜意的工作。

我喜歡曬著太陽,讓風把我厚重的外套吹得飛揚起來,從海灘走進港口,再從港口走進村子。還記得剛到小島的時候,我在村子裡亂逛,伯伯阿姨們還不認識我,親切地連問了我幾個問題:「你從哪來呀?我們這邊很冷吧!還習慣嗎?」不過在我說了從臺北來後,他們又改口了:「啊!你們臺北應該比較冷吧!」好像有種冷的程度輸掉的失落,讓我不由得趕忙解釋:「沒有啦!兩邊不同的冷法,這邊是海風刺骨的冷,躲到室內或是轉個彎不被風吹到才不冷,臺北的溼冷是怎麼樣都躲不掉,坐著都冷的那種。」看著他們如釋重負滿意地走回家中,小島人的海口氣質給我的第一印象,實在是太可愛了。

在港邊的工作,有人嫌棄那魚的腥臭味,不過漁民在海上的辛勤,則不是我們可以看到的。每天和漁民們的話題大概就是:今天有沒有起風呀?接下來幾天會是好天吧?有沒有抓到魚呢?看著他們傍晚出船,凌晨三四點再進港接人去大島賣魚,五六點回來後,稍事休息下午又得趕著好天氣再出船,光是看作息時間,就已經夠受的了。更何況不出船的時候,還有補網、綁鉤、修船等拉拉雜雜的工作。吃海鮮的時候,因為了解了他們的辛勤,每一口都更加鮮美了。




From Penghu Selection
我的海洋印象,就在這半年的小島港口生活中,多了那噗噗噗的馬達聲、臭粗的魚腥味、還有漁民們吆喝的工作聲。小島沿著港口,密密住了五六百人,在港口送往迎來,讓我有種好似本地人的錯覺。起初的幾週,還偶爾會想城市的繁華,等離職回台北後,反而懷念起那樣的海岸生活。在城市中,只能聽那川流的車聲。如果還有那陣陣的浪潮聲可以伴我入眠,讓我繼續看著那深邃的海洋,說不定哪天我也架船出去乘風破浪。

  © Blogger template 'Isolation' by Ourblogtemplates.com 2008

Back to TOP